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商业要闻>>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海西一狼:四大消息解读,周四主线明确!

国内氟化工产业链公司汇总 半年报中淘“最靓的仔”

大盘缩量假阳星意欲何为 7月16日市场最强热点

股心:缩量震荡格局,情绪回暖能否延续?

皮球胖胖:空仓应对已经形成鬼市的市场

股海之虾:市场有惊无险,资金高低转换提速

医药与汽车零部件板块领涨 需券商点火组织攻势!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交通运输业向新提速

    2025-07-17 08:48:22 来源:经济日报
      

    “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动车组,最高时速达600公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世界首台双结构式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在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举办期间,我国一系列先进铁路技术和装备集中展示,彰显了中国高铁领跑世界的自信与实力。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铁路、公路、水运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副研究员丁金学表示,当前传统交通运输与数字信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深度联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孵化平台和广阔的应用场景。

      

    高铁技术持续突破

      

    在与大会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上,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人头攒动,观众被这里展出的CR450动车组样车吸引,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运营时速高达400公里的全球最快动车组。

      

    “作为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该车型通过技术优化,实现运行阻力降低22%,牵引效率提升4%,整体减重10%,能耗下降20%,具有更高速、更安全、更节能、更舒适、更环保、更智能等特点。”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主任设计师王雷介绍。

      

    对中国铁路来说,这个速度还不是极限。7月4日,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园区,记者登上一辆设计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该车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研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成果。专家表示,它可以填补航空与轮轨高铁之间的速度空白,实现500公里城市群内的快速通勤,1500公里城市群之间的同城化交通,以及超远距离高速走廊化交通,为助力完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新引擎。

      

    “中国修建高速铁路面临的地质条件及气候环境非常复杂,在世界上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工程建造技术优势。”国铁建设部工程管理处处长薛晖说,目前,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全面的桥梁设计建造技术和现代化的施工装备,攻克了城市区大直径盾构隧道、挤压性围岩隧道修建技术难题。

      

    聪明车驶上智慧路

      

    打开手机设置目的地,输入密码开门上车,轻划后排座椅屏幕开启行程,车辆自动关门启动。日前,在位于北京亦庄的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记者打了辆自动驾驶车——萝卜快跑。行驶途中,车辆无论是起停还是转弯都平稳顺滑。

      

    上述场景的实现,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去年5月,百度发布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百度自动驾驶基础模型部高级经理董芳芳介绍,该款大模型可兼顾技术安全性和泛化性,既能做到安全性远超人类驾驶员,还能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

      

    “人工智能正开启交通运输行业的全新变革,尤其在自动驾驶领域已展现出巨大潜力。”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自动驾驶行业研发中心副主任李宏海说。

      

    2020年9月,北京市建设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探索经济合理的车路云一体化解决路径,加快实现L4级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规模化运行。

      

    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峰介绍,截至目前,示范区已有35家测试企业累计部署超1000辆自动驾驶车辆,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近4000万公里。

      

    “当前,自动驾驶已从道路测试、示范验证阶段迈向商业化运营的关键时期。随着大模型技术进步,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与决策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实现更广泛的商业化应用,改变出行和物流运输方式。”李宏海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还带来了数据安全、新业态治理方面的挑战。这些都需要积极研究、妥善应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航运更加安全智能

      

    船行海上,空中的风、水上的浪、海底的石,都是需要驾驶者格外关注的因素,再加上不时出现的雨雪雾等恶劣天气,航行安全保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清晨,薄雾笼罩海面,一艘巨轮缓缓驶入青岛港主航道。在引航艇驾驶室,引航员面前的屏幕清晰显示着周边船舶动态、实时潮流数据以及低能见度下增强的航道监控画面。

      

    青岛引航站副站长张法说:“有了这套智慧眼,心里更有底,决策更快,靠泊更精准。”他所说的“智慧眼”,指的是青岛引航站的智慧引航服务平台。

      

    引航是港口生产的重要环节,对维持水运秩序和保障船舶安全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下,传统引航作业更安全、更精准,港口物流效率实现大幅提升。

      

    “青岛引航站智慧引航服务平台于2022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张法介绍,平台通过部署小物标雷达系统,增强对海面漂浮物的探测能力,帮助引航员及时准确发现碰撞危险。此外,引入北斗高精度差分服务模块,使引航员携带的移动终端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定位导航;通过低能见度航道监控系统,实现恶劣天气条件下监控视频成像功能,有效提升对通航水域监控能力。

      

    引航作业从传统走向智慧,是我国航运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的缩影。在日前举办的2025年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上,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柳鹏介绍,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国际海运的改革创新和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基本建成了行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当前,要深化推进航运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发展,还需要进一步通过科技创新,摆脱传统的增长方式,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装备,催生航运新模式、新动能,提升航运业新价值。

      

    柳鹏建议,要开展人工智能+船舶、人工智能+港口等行动,构建算法库,形成高质量的数据集、工具链和海运垂域大模型,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加强重大技术的突破,强化极地航行船舶、新能源船舶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加快传统码头的自动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强关键装备的研发,加快船舶智能系泊、智能导航终端、港口巡检和应急智能机器人等新装备的研发应用。(经济日报记者 齐 慧 潘卓然)

      

    (责任编辑:冯虎)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