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圆桌对话环节
9月11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的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办。在圆桌论坛环节,多位嘉宾就“责任与效益的双赢:如何构建食安内生动力?”话题进行了分享。
张永建:共同培育食品安全内生动力
提到食品安全保障的内生动力,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表示最核心的就是食品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他认为,食品安全投入是企业“真金白银”的成本支出,如何从市场中有效收回这些投入,能够形成利润、形成坚实的“对价”,是培育食品安全内生动力的关键。只有做到这一点,企业才会更加主动地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张永建分析道,近两年,食品企业所面临的压力集中体现在两个部门。其一为营销部门,其核心任务在于实现销售目标;其二为研发部门,需持续不断地开展创新工作。“为什么强调不断的创新?是因为过往粗放式经营、快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他表示,今后的增长更需要精细化的竞争,这是当前食品企业所面临问题的根本所在。
张永建表示,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永恒的主题,在任何发展阶段都一样。他分析称:“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和以前有明显的不同。与过去掺假使假等问题不同,现在有一些问题并不是主观故意引起的。例如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对安全性的影响怎么样?食品企业在新原料的应用当中,新技术的应用当中,新产品的开发当中,怎么去评估这种安全性,这个挑战可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江涛:以监管促共治 构建食安内生动力
在四川省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江涛看来,监管就是让企业从被动监管到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一方面,企业要提升自身合规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对企业投诉举报;另一方面,通过食品安全内生动力的提升,也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对于提升内生动力的路径,江涛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制度方面,要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并采用柔性服务。“比如我们现在推行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风险清单,通过制度的管理来提升企业的内生动力。”其次,是互联网+AI监管,通过这样的预警以减少企业的风险发生率。第三是示范效益+案例的警示教育。“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他们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江涛说。
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仍面临着一些痛点。江涛表示,主要是企业主体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意识还不到位;第二是其安全投入的意识不高;第三则是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也要求在监管中,将人员培训作为柔性服务的一个范畴。
韩鑫君:全价值链把控食品安全与品质
费列罗中国食品安全与质量负责人韩鑫君在论坛上详细分享了费列罗是如何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管控的。韩鑫君指出,在费列罗,“以匠心求品质”是坚定不移的信念,食品安全与品质管控贯穿价值链各环节。
在原材料方面,费列罗从食品原料源头开启品质管理,关键原料甄选自世界优质产地。严格管控原料供应链,对榛子、可可、奶粉等关键原料实施单独分区,并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温湿度,确保每一种原材料的新鲜优质。不仅管控成品新鲜度,对原料新鲜度要求也极为严苛,如奶粉新鲜度精准控制在8个月以内,远远短于一般市场通常为两年的保质期时限。
在生产过程方面,费列罗严格实施卫生分区管理,在每一个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精准质量把控。以异物管控为例,有包括筛网过滤,金属异物探测器,和食品用X光检测仪等多道专用设备来确保食品安全与质量。在生产线上还最新应用了人工智能相机对每一个产品的外观与包装进行自动监测,以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管理。
韩鑫君表示,实现食品安全零风险管理和始终对品质执着追求,依赖的不仅仅是制度,还有每一位费列罗员工对食品安全的价值认同。“在费列罗,我们非常注重构建食品安全文化,并以此构建食安内生动力,实现责任与效益的双赢。”韩鑫君称。
牛晨艳:严守食品安全防线才能让企业赢得消费者信任
“回顾过往历史行业的经验教训,严守食品安全防线,才是赢得消费者信赖的核心要素。”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部长牛晨艳,在今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只有做好食品安全保障,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进而实现可持续增长。在牛晨艳看来,乳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内生动力源自于企业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
在牛晨艳看来,乳制品的难点来自于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管理。“乳企包括从农产品到食品,覆盖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和采购,整个全产业链非常长,管理难度也非常高。”“三元食品不仅用科技创新赋能食品安全,还与产业链上的各个供应商建立共同体机制,共同保障食品安全。例如,三元食品依托股东首农食品集团的优势,建立了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牛晨艳说。
“作为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老字号国企,三元食品始终把食品安全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牛晨艳感叹道。一方面,三元食品创新食品安全组织结构,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聘请内外部专家团队,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将食品安全和业务融合,落实“一岗双责”;另一方面,三元坚守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执行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以及食品安全吹哨人的制度。
高亚兰:传统工艺+现代管理 让老字号发挥更强生命力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亚兰介绍道,西凤酒是来自陕西的“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对于西凤酒而言,食品安全工作的内生动力是传承古法酿造与发扬民族品牌的结合:既要以敬畏之心传承三千年的非遗酿造技术,又要构建现代化的食安管理体系。
对于构建食安内生动力,高亚兰表示,西凤酒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方面是老字号品牌信誉的根基能强化消费者对传统名酒的信任。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数字化的食安管理,不断提升现代化食安管理水平——这样可以打破传统工艺规模化以及国际化的瓶颈,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拓展国际市场。
高亚兰表示,西凤酒的老字号招牌对于食品安全工作而言,是压力更是动力,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管理的结合上采取了守核心、强管理的核心策略。一方面是坚守酿造技艺的根本;另一方面建立传统工艺的数字化、标准化的体系,全面贯彻以预防为主的食安管理方针,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通过现代化的检测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她举例称:“现在我们全厂的制酒有上千个摄像头实时监控,规避食品安全风险,提升品质,实现全流程可控,为西凤酒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高亚兰总结道:“老字号的招牌让我们把食品安全从企业责任升华为文化责任。而扎实的食安管理又让老字号在新时代发挥了更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