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付鹏:今年的交易路径 空PPI多CPI
2022-01-25 16:55:03
来源:财联社
已入驻财经号
作者:佚名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对于美国的资本市场,不要去谈什么牛市、熊市,这是没有意义的。你拉100年的时间线,它永远涨,因为它的资产有一个正向回报率。美国市场资产的正向回报率是多少?如果经济正常、无风险利率正常化,美国市场平均回报率年化大概在13%左右,如果流动性宽松,实际利率大幅度下行,那会导致有一两年回报率会偏离这个中枢;如果经济放缓,实际利率成本过高,那又会导致有一两年的时间回报率会偏离这个水平。
但是它的中枢是正的,不是负的,也不是零,所以我说拉长100年看,它都是牛市。因为这100年,通过市场机制不断地优胜劣汰,平均回报率的中枢在那放着的。这个平均回报率的中枢有两年异常,像1997年后的两年,2008年后的两年,以及这场疫情后的两年,市场的回报率大概能达到40%左右,它就严重地偏离了13%这样的一个回报率。
这个因素是什么,是经济增长吗?当然不是,一般来讲,每一次危机后的两年左右,美国资本市场回报率会异常的高,这本质上是货币导致的。简单讲,每一次危机都是以放水的形式去解决,那必然会导致:第一、流动性宽松,第二、资金成本很低。那么,金融资产是最受益的,尤其美国的金融资产会更受益,这样就会产生平均回报率两年异常高的偏离。
2018年、2019年、2020年的疫情前,美国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只有不足5%。因为在2018年,它的实际利率已经翻到正1%了,资金成本很高,流动性收紧,经济在放缓,所以,股票的回报率降到了个位数。这两年多的时间美国的市场大概是一个震荡的格局,年初是什么样,年尾是什么样,中间大幅度的波动。
拉到足够长的时间去看,我们经常讨论美股的时候,一般说的是高于这个平均回报率,还是低于这个平均回报率,中间实际上是波动率加大,很少会对美国市场用中国的那种分析方法,去讲牛市、熊市,不是这个逻辑。
中国市场,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指数本身不反映中间的这些优胜劣汰,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这些综合性指数,它更多地反映的是权重。但是大家也知道,权重里面银行、保险、地产、金融机构,以及国有企业占比很大,它们其实起到的是稳定器的作用。所以,中国市场更多看起来的是一些结构性的行情,而不是一个总量的行情。
什么时候用总量?第一、经济的总量很高,利率很低,流动性很宽松,或者金融市场杠杆可以得很高,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指数性的“6000点不是梦,1万点刚起步”这种想法。否则,中国股市更多的就是指数其实没什么变化,但是其中结构表现很强。分析中国股市的逻辑线与分析美国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国市场目前其实很简单。这场疫情后,美国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大幅度偏离了中枢,它的回报率极其异常。美国市场回报率的大因子是什么?这个因子与全球这两年回报率都偏高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美元的流动性过于的宽松,资金成本过低,反映到权益市场,就会助推估值的过高。估值高了以后,一般来讲是需要盈利增长去消化的。如果盈利增长消化不了,企业资金成本开始抬高。当然了有些东西如果还能够有概念性,让大家都很兴奋起来,国内的研究员、分析师们讲的所谓的有赛道、有故事性,就可以在这个高估值基础上给予更高的估值。
美国这两年的回报率,我认为60%以上是依托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美联储的行为一定会产生两个作用,一方面兜住经济,另一方面又会滋生泡沫。就是你看到的双生性。现在只要随着美联储政策的重心倾向于,我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已经不太顾及可能会导致的资产的波动,那你就必须要明白什么叫做又快又好。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开始,美联储的态度大幅度的开始转向又早又快,就是要远比市场预期的这种平衡要早要快地被打破了。
所以,你看到利率打破了,实际利率打破了,资金成本都在抬升,剩下的就是估值了。今年的美股非常简单,就是疫情恢复后,大部分,尤其是这些权重比较大的企业的盈利增长,到底能不能扛得住美联储的行为。如果美联储对负债端,就是资金成本抬升速度太快,远远的大于盈利增长能够填上的沟,那么今年美股会有非常大的一个波动率出现,就会突然间又出现类似于2018年到2020年,每一年都会出现的,市场突然间就闪崩了,波动率迅速抬升,让央行来试图改变你的路径和行为。
如果你改变了,那很简单,大家的预期翻过来。如果你不改变,大家就变成阴跌。这个逻辑在今年对美股就是这两个要素之间的重点博弈。其中你已经看到一个因子变了,简单讲就是美联储和利率水平已经变了,另外一端就看盈利增长。
对于其他的国家你会发现,全球的资本市场大概都随着实际利率在掉头了,简单讲要杀估值大家都杀,只是谁杀得早、谁杀得多、谁杀得少的问题。这时候就牵扯到资产的优劣性了,A股这些指数权重,虽然说实际利率成本还没动,但至少去年还有高PPI顶着,所以里边就呈现了内需弱外需强,高PPI强的这种格局,主赛道上估值高。韩国出口还算比较强,但是到了去年4月份以后就开始转弱了,韩国市场也开始对应地转弱,日本市场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你会发现全球的金融市场,大概表现出来只是资产端的差异不同而已,但是节奏都是一样的,都随着负债端在动了。
从我的角度来讲,今年首先你大概可以看到的一个路径,就是海外收的过程中,中国今年是一定要选择政策对冲的,否则如果我们也继续延续过去两年,因为过去两年疫情期间,其实中国算是保持得比较克制,因为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核心的问题根本不是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去刺激经济,而是解决经济结构里边的内核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你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分配方式等等这些要素,这些要素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对经济产生反面效应。
比如中国对教育的调整,对于互联网垄断的调整,对于产业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整,一定会破坏原有的利益链和它下面的相关人员,但是这就属于短痛和长痛的问题,看你怎么权衡。既然选择了要主动地用行政的力量去调整它,那么就要接受短期的问题。
过去两年的情况是,中国疫情率先恢复了以后,外需转移给中国,所以中国的条件很好,相当于中国率先恢复,那中国内部可以保持克制,迅速地调整结构。今年大家都有一个判断,当然这个判断其实在去年四季度已经定了性了,就是今年的中国转向稳。
怎么理解稳?其实很简单,因为今年的外围会开始转弱了,无论是中国的出口、外围的流动性、流动性的成本等等,与过去两年是翻过来了,你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外围会翻过来。这个时候如果国内还照着路径延续下去,那可能会导致系统性的问题。
所以我们想稳住这个东西,答案是什么?就是我要适当地去对冲一下,现在大家对于中国政策的一个预期,无论是货币政策的预期,无论是财政政策的预期,甚至大家对于基建的预期,对于房地产政策适当松一松的预期,就是源自于这个路径。
但是你必须要记住,这提的是稳。稳将拒绝于外围收缩的节奏和力度,而不是刺激,稳跟刺激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当然了很多人可能就不信,认为做事情永远不会真正意义上做到那个恰到好处,我们可能就会又做多了,中国是不是又转向大刺激了?又转向强放水了?那自然而然你可能就会推导出资产、推导出房地产等等。
但是以我的理解,如果这个定性仅仅是稳的话,我并不认为中国会在资产端上会独立于外围收缩,我并不认为中国会有强刺激带动全球节奏。所以整体来讲,你可能只能理解国内那种极紧的,极压缩的要调整一下了,松一松、喘口气,但是谈不上是强刺激的路径。因为现在代价实际上是很大了。
稳的结果只能是这么说,如果外围跌得多,中国只能说跌得少,缓冲一下,这样理解,可能好多问题也就能想明白了。
去年大家交易的路径很简单,在所谓的周期上面的交易路径,就是多PPI,尤其是多PPIM,就是上游原材料,然后空下游的需求,整个CPI是起不来的,所以去年就出现这种非常大的PPI、CPI的劈叉。今年交易把它倒过来,空PPI多CPI就好了。原则上来讲,整个受过去供应链,还有能源结构调整,带来能源安全问题的高PPI的问题开始回落了,中国的CPI的维度开始逐渐好转。当然了这个交易里面可能最大的收益将来自于PPI的波动,而不是来自于CPI,它并不是说我们的CPI会提得很高,只是说相对的。
(文章来源:财联社)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