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日讯 (记者 马欣) 中国太保近日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并召开业绩发布会。
上半年,中国太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04.96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保险服务收入1,418.24亿元,同比增长3.5%,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集团归母净利润为278.85亿元,同比增长11.0%;集团归母营运利润为199.09亿元,同比增长7.1%。集团内含价值为5,889.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整体管理资产规模稳步提升,达37,729.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
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集团总资产、营业收入持续提升,营运利润、净利润、内含价值等指标保持稳健增长,整体经营延续稳进兼备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展望下半年,赵永刚表示,公司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高质量发展成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驱动,深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继续为客户、为股东、为社会、为员工创造更大价值。
上半年整体经营延续稳进兼备发展态势
2025年上半年,保险行业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陆续出台和实施一些新政、新规。“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中国太保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增强核心功能,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改善业务品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赵永刚表示,回顾上半年经营结果,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坚持转型突破,主营业务稳中有进。赵永刚分析称,中国太保寿险业务坚持价值主线,加快多元化渠道建设,完善差异化产服供给体系,推动客户分层分类经营,新业务价值和价值率持续提升,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逐步提高,个险队伍规模企稳,核心人力产能不断提升,银保渠道价值贡献稳步增长。产险业务坚持效益优先,持续深化业务结构调整,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完善风险减量管理体系,保费增速保持稳定,综合成本率实现优化,承保利润提升明显,经营净现金流创同期新高。资管板块坚持专业立身,不断优化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策略,持续精进公开市场权益资产投资,及时把握港股市场等境外投资机会,充分发挥红利策略作用,对冲利息收入下行压力,为公司稳健经营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动能转换成效显现。赵永刚指出,中国太保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领域,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增强和培育增长新动能。持续丰富健康险产品矩阵,实现从保医保到保自费、保未病到保已病的保障能力升级,加快完善“防-诊-疗-复-养”康养服务生态,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质产品与服务体验。深耕养老金融领域,养老金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商保年金新保规模显著增长。进一步强化科技、绿色金融供给能力,加强对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服务支持。加快推进大模型场景落地,形成健康险智能理赔助手等多个AI解决方案,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助力公司降本增效。
三是坚持固本培元,发展基础持续巩固。赵永刚称,公司深化长期经营逻辑,优化资负联动长效机制,长期投资收益率持续覆盖负债成本。加强集团内协同发展,跑通关键流程和重点模式,强化客户综合经营,持有多张保单的个人客户数量持续增加。高度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积极推进消保示范区和智能消保建设,产、寿险公司消保评价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健康险公司在主要同业中名列前茅。同时,完善合规风控管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监测和预警,提升各级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合规经营能力。健全经营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统筹长期目标与当期任务发展,安全有效牵引各级机构高质量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干部队伍结构优化,不断激发组织活力。
推进构建私域大模型与保险知识库
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正在面临爆发式增长,推动保险业务流程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成为重塑保险价值链的重要力量。中国太保深入推进大模型应用在具体场景的落地,在销售、运营、风控等重点领域形成多个解决方案。
“近两年以来,我们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以及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在谈及人工智能投入时表示,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太保基本建成了稳定高效的AI基础设施,构建了支持4000亿参数的模型训练算力平台,也引入了DeepSeek、通义千问等基础大模型。目前,大模型的调用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据俞斌介绍,目前,中国太保人工智能战略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善用户体验,在健康险领域通过AI提高理赔的自动化程度,个险的平均赔付时效缩短到两分钟;二是提升队伍产能,AI助手帮助营销伙伴提升产能;三是赋能风险控制,中国太保在健康险和车险领域试点了基于AI算法的减损,今年的额外减损已超过1亿元。
俞斌称,在能力建设方面,中国太保正积极推进私域大模型与保险知识库的构建,以夯实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壁垒。“人工智能+”已经列入中国太保“十五五”规划的三大战略之一,公司未来将在客户经营、产业风险、销售队伍、营运管理、投资和康养六个方面,通过AI驱动流程的重塑和模式升级,争取实现对保险经营价值链的全覆盖。
据了解,在识别客户保障需求、高效匹配产服资源方面,中国太保用智能筛选替代普遍触达,用精准供给避免重复投入,推动销售转化率、客户加保率明显提升。目前中国太保AI坐席已经覆盖了近一半的客户服务总量,健康险理赔自动化率达到16%,大模型对责任认定的准确率达到99%,件均成本减低47%。
同时,中国太保建立基于图像识别的车险理赔风控工具,有效甄别欺诈风险,破解理赔地域差异难题,已累计检出风险金额上千万。
打造独具特色一体化康养生态
今年上半年,中国太保管理层公开表示,当前保险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新的发展阶段下,公司正式启动大康养战略。
中国太保副总裁马欣在本次发布会上明确了大康养战略的三大发力方向,旨在打造独具太保特色的一体化康养生态。
一是主业更协同。在战略上,中国太保“大健康”升级为“大康养”,强化在集团层面上的健康保险与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紧盯医疗险、护理险及养老二三支柱等确定性增长机会,抢抓政策红利,推动保险业务持续增长。
二是服务更专业。中国太保聚焦机构养老、居家照护、线上医疗及线下医院等领域,推动服务由“全”向“专”升级。在机构养老方面,将更侧重“轻重结合、以轻为主”,布局城市中心康养型养老社区,将更为注重做优品质、管好成本,提供高品质整合型解决方案。
三是产服更融合。以客户为中心,围绕“防-诊-疗-复-养”全生命周期需求,通过场景化运营增加客户触点、重构服务旅程,将高品质服务融入产品创新,助力主业发展。
“大康养生态正推动中国太保从‘保单经营’向‘客户经营’升级。”马欣表示。
据悉,上半年,中国太保每股内含价值首次突破60元,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
马欣强调,中国太保在“十五五”期间将进一步强化“大康养”战略,推动康养服务从“布局”迈向“运营”、从“有服务”升级为“优体验”。未来,中国太保康养服务落地将进一步增强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回报的能力。
经营韧性持续增强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太保寿险分红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大幅增长,为101.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张远瀚表示,上半年公司分红险保费规模同比实现大幅增长,二季度以来分红险占比提升尤为显著,预计全年分红险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后续将持续完善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完成产品结构转型,把握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
张远瀚表示,新一轮预定利率的调整对分红险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客观上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在售产品在短期内竞争力下降,销售难度增加;另一方面,缩小了分红险和传统险的预定利率差距,使得分红险的相对优势更加凸显,从而促进整体业务结构优化,长期有利于利差损风险管控和业务高质量发展。
从财产险业务来看,太保产险上半年保费稳步增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1,127.60亿元,同比增长 0.9%;实现承保利润35.50亿元,同比增长30.9%。
分险种看,太保产险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36.06亿元,同比增长2.8%,综合成本率为95.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的19.8%。
“新能源车险已进入盈利空间。”俞斌表示,新能源车包含家用车和商用车,其中,家用车车险综合成本率相对比较理想,商用车险综合成本率仍超100%。
权益资产配置坚持以股息价值策略为核心
公开市场权益投资方面,中国太保副总裁苏罡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加上经济转型动能稳步积蓄,国内权益资产具备中长期的配置价值,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领域面临更大的机会。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短期来看利率水平基本企稳,长期来看存在长期低利率市场环境的可能。”苏罡说,“公司在资产配置方面建立了以偿付能力为核心风险偏好的战略资产配置的方法论和模型,结合我们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中长期预测,持续落实精细化的哑铃型的资产配置策略。”
苏罡表示,一方面,中国太保持续加强长期利率债的配置,合理延展固定收益资产久期,同时也加大创新型优质资产的布局,着重布局ABS、公募REITs等;另一方面,稳步增加公开市场的权益资产,以及未上市股权等另类资产配置,来提高长期投资回报。
苏罡介绍称,中国太保公开市场权益资产配置一直坚持以股息价值策略为核心,并且结合市场变化,不断优化权益投资组合的结构。“公司将积极拓展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目前,我们已经持续推进包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黄金投资等新业务试点,这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在保险资金运营方面的综合效能和质量。”苏罡说。
苏罡表示,面对新的低利率环境,公司高度重视并不断提升穿越周期的能力以适应这种长期挑战。一是扩展债券的久期,增配ABS、REITs等新型固收品种,加大股息回报率较高且波动较小的权益资产配置;二是继续积极构建风格多元化的权益投资组合,积极把握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板块轮动等结构性机会;三是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持续将ESG理念融入投资管理的全过程,寻求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长期投资机会;五是稳慎探索境外投资与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模式。
“从历年以及相关年度表现来看,公司投资收益率在行业中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我们对今年全年投资收益率保持一贯良好表现充满信心。”苏罡说。